歷史

1894

紀利華木球會於1894年在香港成立,當時維多利亞英文學校校長布雷活先生將般咸道近微風角的一塊草皮場地改建為板球場。

木球比賽受到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人們認為,這樣組成的木球會應該要有合適的名字來保持尊嚴。布雷活先生四處尋找一個好名字,最後選定了他學校所在大樓的名字-紀利華。

1904

木球比賽受到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人們認為,這樣組成的木球會應該要有合適的名字來保持尊嚴。布雷活先生四處尋找一個好名字,最後選定了他學校所在大樓的名字-紀利華。

1922

第一個會所是一個小棚子,用於更換和存放裝備。直到1922年,磚木會所才建成。當時有四家會所共用體育路以北的場地。在木球賽季,草地滾球會暫時停止,我們會共享彼此的木球場地。最終,在布雷活先生、當地的木球運動員以及海軍造船廠和太古糖廠人員的慷慨捐贈下,酒吧旁設有大廳和保齡球球場的會所得以建成-即使在二戰前夕的1941年,中國成員也很少。

1950 年代

戰爭期間,會所遭到轟炸,最後被日本人拆除,日本人利用地面的花崗岩塊用作於在尼科爾森山建造紀念碑。

紀利華木球會於戰後兩年恢復土地租賃。利用一些會員在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個人擔保,重建了一個酒吧/休息室和一個小更衣室。或許,正是這種的個人承諾,造就了紀利華木球會的特殊的精神。

現在的會所